為了更好地理解微信公眾號,必先了解微信的來龍去脈。眾所周知,騰訊有一個龐大用戶的通訊工具,那就是電腦時代的QQ,QQ本身已擁有數億用戶,為當時中國用戶量最多的線上溝通工具。
“商業化和好的用戶體驗我一直希望能做成不矛盾的,不是商業化了就要損害用戶體驗。這是有可能的,也是我們將來的目標。”
——微信負責人、騰訊副總裁張小龍
“大企業應該有小作為,支付寶、微信都是由很小的想法引起的巨大變革。”
——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
2010年初,智能手機盛行,移動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,互聯網公司忙於應接移動互聯網的浪潮,騰訊也不例如,所以決定於2011年1月推出一款用於智慧型手機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:微信,功能就如一般的社交溝通工具,可傳送短訊、圖片、影片等資訊等等。
作為新型的移動互聯網產品,騰訊將擁腫的桌面版QQ去蕪存菁,基於每個人的電話簿或QQ關係鏈延伸至移動互聯網,功能也因應移動的需要加上有關功能,例如微信支付,就是因應付款的方便而產生的。
最早的開發跡象見於張小龍給馬化騰的一封信,指出行動互聯網的普及,米聊、Whatsapp等的即時通訊軟體對QQ構成威脅,騰訊本身就是靠QQ起家的,打下了15年的用戶基礎,騰信深刻明白到社交就是騰訊的根本,然而,稍一不慎,一個移動互聯網浪潮就將足以沒頂,就有如Nokia當初看不起Android市場一樣,眼前就是最好的例子,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,騰訊不是死在自己一一個產品手上,就是死在別人手上,所以騰訊必須舉全公司之力來捧起微信。
憑著靠父幹(QQ),微信一推出已獲得大量的用戶,加上朋友間的邀請,令用戶基數激增,奠定了成功的基礎。結果,微信從0用戶到3億用戶,僅僅花了2年的時間。
“微信不是簡版的QQ,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全新體驗,引爆點其實是簡單的語音。”
——騰訊公司現任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
正如騰訊執行官馬化騰所言,微信的引爆點在於引入了微信語音,當時語音已不是新鮮事,而且同類的即時通訊工具,如Whatsapp已一早採用,語音錄製溝通的好處在於慳時慳力,大大縮短了即時溝通的時間成本。
當事情未急至須即時通話,又或者未知對方是否繁忙時,留下一段語音,待對方空閒時收聽,既節省了打字的繁複,亦同時方便了對方,切中溝通的要害。
又一個引爆點在於微信支付,2013年8月5日,微信5.0 更新版推出,當中更新的功能就是微信支付,2013年11月11日,淘寶的交易額是300億,2014年,微信透過在央視搶紅包,卻在一夜之間綁定了1億移動支付用戶,暗地裡偷襲了支付寶,這個數字超過支付寶累積了8年用戶的總和,自此以後,微信支付迅速攀升到與支付寶同台競賽的高度。
由於綁定微信支付的用戶增長數字驚人,知名度大增,微信+微信支付,等於一個Facebook+一個網上支付網站Paypal,揭露其社交性質及移動支付的本質,意味著當中蘊藏巨大的利潤空間,商家嗅到商機,紛紛搶注微信公眾號。
所以,自從微信同樣推微信語音後,只是用了短短8年時間,用戶基數已超過10億,覆蓋200多個國家,超過20種語言,繼搜尋類網站、QQ、電子商務、微博之後,又一巨大流量入口渠道。
版權屬微營市場所有,不得轉載,抄襲必究!